写作业磨磨蹭蹭、上课坐立不安、做事莽撞急躁……这些让家长反复“崩溃”的场景,可能是孩子患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信号。对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一科专家提示,作为儿童期高发的神经发育疾病之一,受ADHD影响的学龄儿童数量正逐年上升。家长应及时进行科学干预,帮助孩子重获成长主动权。
ADHD不是“坏毛病”,而是大脑“指挥失灵”。患有ADHD的孩子常出现注意力涣散、多动不安、冲动任性三大核心症状,影响学习效率,以及社交能力与情绪管理。ADHD绝非孩子“故意不听话”,这些不受控的行为背后,是大脑神经发育异常引发的疾病,即大脑额叶功能滞后、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的“指挥失灵”。
哪些因素会诱发ADHD?ADHD的发病机制复杂,受遗传、生理、环境多重因素交织影响。遗传基因是主要病因,神经发育的异常、成长环境也有一定影响,如孕期母亲吸烟酗酒、父母长期争吵、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苛等,都可能成为ADHD的“催化剂”。
ADHD科学干预指南——家庭+学校+医疗缺一不可。面对ADHD,通过系统化干预,多数孩子能明显改善。一是多角色协作,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家长调整教育方式,老师在课堂提供支持,三方合力为孩子搭建康复网络。二是规范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可有效调节神经递质,缓解症状,盲目抗拒用药,反而可能引发学习障碍、情绪问题等。家长在引导孩子时也要避免指责打骂,改用“明确规则+正向奖励”模式,以减少孩子心理压力。长期管理与随访也至关重要,ADHD疾病的治疗需要持续干预,家长和孩子要持之以恒,定期复诊以调整方案。同时,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律作息,远离熬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习惯。
据介绍,外治法治疗ADHD有小儿针灸、国际标准化量表、脑电生物反馈仪、小儿推拿、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ADHD只要经过科学干预,多数孩子能显著改善症状,甚至将旺盛的精力转化为创造力优势,龙中医一院儿科一科将继续用专业与爱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度与学习能力,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一科共有医护人员47人,其中儿科一科医生15人,儿科二科医生9人,护士2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省名中医1人,龙江名医、龙江名中医1人,校名中医1人,全国医疗骨干人才1人。科室大力开展中医儿科特色外治疗法,如穴位贴敷、小儿推拿、小儿针灸、耳穴压豆、耳尖放血、拔罐、针刺四缝、中药透皮吸收疗法等,调理体质,提升孩子健康水平。科室汇集数代名医智慧,研发化痰清肺散、盘肠散、和胃消乳散、加减升降散、疏解散、消胀保和散、醒脾养肺散、清热泻脾散等院内制剂,结合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显著。
